浉河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浉河区教学教研信息化中心

>网站首页>>内容详情

《寻味三跳》课程纲要

发布时间: 2020-05-13 20:13 发布单位: 浉河区教体局教研室 浏览量: 669 【公开】

《寻味三跳》课程纲要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厚重办学积淀,深厚人文底蕴,良好社会声誉的百年老校,曾经孕育了丰子恺、张琴秋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名人。作为农村学校,在当地土壤中一定程度上还自然承担文化高地的职能。丰子恺的“丰式优雅”——“好真、乐善、爱美”(《辞缘缘堂》一文中概括)是留给我们极其宝贵的财富。学校围绕“优雅”文化先后打造了“雅学好真”、“子恺乐善”、“雅艺爱美”的特色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些课程把具有学校特色、地方特色和符合学生需要的学习项目引入到学习中。

《寻味三跳》是“雅学好真”课程的一个子课程,秉持“雅而好学,乐真求善”的理念,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跳的实践研究,使其从对三跳音乐层面的学唱进入到对三跳人文内涵、历史演变、社会价值以及如何传承的实践探究上来。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素养为核心,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关注调查技能的掌握,关注学生个人的体验,搭建各类探究的平台供学生实践,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学生活动手册中配合相应微课指导视频,同时又注重学生“自我反思性”的评价,设定“项目式评价量表”在保证探究有序进行的同时不断激发其探究三跳文化的热情。

 

一、课程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民族文化传统,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三跳”是桐乡传统的民间曲艺,也是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其唱腔的局限和老艺人的相继离世,使三跳文化面临失传。我校地处桐乡市西片,所在镇村已建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桐乡三跳的培训基地。我们有义务让孩子认识这一家乡文化:2012年学校组建“三跳民艺社”,孩子们跟从传承人邱学良先生学唱三跳并多次参与演出及比赛,获得极好的反响;2014年我校正式被授予“三跳”基地学校。音乐课,活动课,下课时,随处可见孩子们唱三跳,打三跳板的身影;2016年,由我校音乐组编写的《运河三跳》校本教材获浙江省精品课程。我们在收获成果的同时也在思考:三跳不仅仅是地方曲艺,同时也是家乡文化变迁的缩影,孩子们不应仅停留在三跳曲艺的演唱层面,更应了解三跳背后的人文价值。所以,我们通过整合学科,搭建实践平台,将已开展的活动案例编进了《寻味三跳》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通过每周四的雅艺课,由学生选修开展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单一的对三跳音乐层面的学唱,进入到对三跳人文内涵、历史演变、社会价值以及如何传承等文化的挖掘上来。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学科素养为核心,以主题探究为主线,同时穿插各种调查方法的教学,同时更关注学生个人的体验,充分利用校外活动资源,鼓励学生自主策划推广三跳文化的实践活动。而在学生活动手册中,首次结合现代化教育资源,配合相应微课指导视频,通过ipad扫描二维码观看,打破时空教学局限,方便学生自学研究。同时采用“项目式评价”量表,贯穿到各探究环节中,细化对学生研究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评定,保证探究有序,扎实地开展。

 

二、课程理念

《寻味三跳》综合实践校本教材作为石小优雅特色课程的一个分支,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对三跳音乐层面的学唱,进入到对三跳人文内涵,历史演变,社会价值以及如何传承等文化的挖掘上来。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落实学科技能。课程以主题探究为主线,从定选题到分组撰写活动方案再到分工实施调查探究,以及调查方法的学习都以兴趣为生发点,先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什么,干什么,教师再适当调整,保护他们参与调查的积极性。凭借宽松民主的环境以及学生的充分信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每个主题下还配有相应的调查方法微课指导视频,通过ipad扫描二维码观看,打破时空教学局限,方便学生自学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习内驱力。

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除了引导学习各种调查技能外,课程积极开发供学生活动的资源,关注学生个人的体验,在校内积极引导开展调查活动,在校外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自主筹备策划推广三跳文化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胆量,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对自己表现的“反思性评价”。课程每个主题活动环节都配有2-3张不同侧重的“过程性评价表”,通过自评,组评,他人评等星级评定,细化对学生研究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保证探究有序进行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三跳的热情。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对三跳文化的探究,使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乐于探究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通过创新设计推广三跳文化的宣传活动使之更受同龄人喜爱,通过改编三跳唱词歌唱自己的生活等活动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弘扬家乡这一非遗文化奠定基础。

(3)通过探究,体验,学唱三跳,在感受家乡曲艺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艺术鉴赏力,陶冶高尚情操。通过对三跳历史演变,曲艺特点,人文价值的挖掘培养对艺术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打开社会之门,勇敢的实践。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比如展开街头采访,开展问卷调查为寻找调查的问题提供数据资料;利用市文化馆的非遗宣传日开展“三跳文化筹备和体验活动”,发展学生实践的能力。

(2)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在三跳研究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合理沟通的技巧,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培养社会人奠定基础。

(3)巧用现代化资源,改良学习方式。学习者可通过二维码扫描随时随地获取三跳资源。学生们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借助ipad认真观看微课,认真琢磨老师的建议,不断地改进,修正调查方案。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4)结合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自评,组评,他人评等星级评定,细化对学生研究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保证探究有序进行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三跳的热情。

3.知识与技能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2)亲身实践,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3)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寻味三跳》课程在设置上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了解”到“计划”到“体验”到“成果展示”实现学生调查能力的螺旋提升。根据以上教学总目标,对不同学习阶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阶段分目标,具体如下。

阶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三跳之“面”

(感知三跳文化,尝试定选题及研究计划)

1.初步了解三跳的表演形式和表演特点。

2.通过微课视频了解三跳的别称以及别称的由来。

1.体验文献查找,实地观察两种调查方法。

2.通过观察、讨论学会确立研究选题,制定研究计划。

走近三跳,产生对家乡非遗文化的喜爱之情。

寻三跳之“源”

(尝试用资料查找的方法调查三跳的起源)

1.走访市非遗馆探究三跳文化的起源。

2.了解三跳是如何演变的。

1.体验实地采访,文献查找两种调查方法

2.学会设计调查成果表。

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品三跳之“韵”

(尝试用观察和亲身体验的方法探究三跳音韵特点。学习撰写研究体会)

探究三跳文化中“念白”,“打板”以及“唱腔”的形成过程及历史故事。

1.观察邱学良的表演,小组合作体验学唱三跳。

2.学会撰写研究体会。

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悟三跳之“情”

(尝试用“文献查找”“实地观察”“现场采访”等方法探究三跳的人文性)

1.探究三跳文化的人文价值和流传至今的原因。

2.收集三跳曲目的种类和唱词特点。

1.熟悉“文献查找”,“实地观察”,“现场采访”三种方法。

2.尝试设计制作“三跳文化曲目表”。

3.尝试结合家乡特产进行三跳曲目的创编。

培养个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对三跳文化的喜爱之情。

延三跳之“脉”

(尝试用调差问卷的方式了解三跳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商量解决方案,实践尝试)

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过去三跳曲艺是怎样一代代往下传的。

2.了解我们小学近几年来在传承三跳文化方面做过哪些尝试。

1.梳理出学三跳“板不够”“难听懂”“形式单一”等实际问题。

2.学习运用“调查问卷”,“实地采访”,“设计活动”等调查方法寻找解决的措施。

3.尝试合作筹备学生感兴趣的传承三跳文化的推广活动。

有计划意识,合作意识,增强对三跳文化的喜爱之情。

 

四、课程内容

《寻味三跳》校本课程是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开设的,适用于小学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探究活动类校本课程。

 

(一)内容设置

年级

实践主题

具体活动

五上

 

识三跳之“面”

活动1.我们一起赏三跳

活动2.我们一起找选题

活动3.我们一起定计划

活动4.我们一起秀成果

 

寻三跳之“源”

活动1.我们一起聊历史

活动2.我们一起话演变

活动3.我们一起探渊源

活动4.我们一起秀成果

五下

 

品三跳之“韵”

活动1.体验念白之韵

活动2.体验打板之韵

活动3.体验唱腔之韵

活动4.我们一起秀成果

六上

 

悟三跳之“情”

活动1.探究人文价值

活动2.探究选材特点

活动3.探究现实意义

活动4.我们一起秀成果

六下

 

 

续三跳之“脉”

活动1.回收历史看传承

活动2.石小学子话传承

活动3.传承三跳我尝试1

活动4.传承三跳我尝试2

活动5.传承三跳我尝试3

 

(二)编排特点

1.精选主题,评价跟进。教材寻找三跳文化的五种味道:“识三跳之面”“寻三跳之源”,初步了解三跳,探究其“历史味”;“品三跳之韵”通过念白、打板、唱腔的体验,探究其“音韵味”;“悟三跳之情”挖掘其社会价值体现“人文味”;“延三跳之脉”,通过引导筹备“三跳文化”推广活动,探索延续文化的“传承味”。在每个主题下又设4个体验版块,从“了解”到“尝试”到“创新实践”。同时每个主题最后设有过程性评价表,重点关注对学生研究态度和实践成果的评价。

2.有序指导,落实技能。课程根据不同主题把适用的调查方法编排其中:“识三跳之面”把“设计提炼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技能编排其中;而“文献查找”“实地观察”等需通过具体情境习得的技能则编排在“寻三跳之源”“品三跳之韵”“悟三跳之情”单元中,而“延三跳之脉”侧重解决实际问题,适合“现场采访”“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数据”等技巧学习。

3.微课同步,注重体验。每个主题制作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展开实践研究。其次,课程设计十分注重学生个人的体验,结合校外活动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现场和三跳艺人合作表演,自编三跳曲目,自制三跳板,展示“三跳文化”系列推广活动。以达到“锻炼学生胆量,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对三跳文化有更丰满而立体认识”的培养目标。

 

五、课程实施

 

(一)活动建议

1.明确课程意识:教学意识的重点在于确定一个目标,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有效教学;而课程意识则更为关注目标本身是否合理。

2.注意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每个主题下还配有相应的微课指导视频,教师应充分利用其资源,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学习借鉴其调查的思路,夯实其调查实际能力。

3.注意结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实践: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胆量,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评价。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研究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保证探究有序进行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三跳的热情。

 

(二)活动安排

《寻味三跳》结合人教版综合实践教材《可爱的嘉兴》中“家乡文化”的主题单元展开拓展性活动。它与《人自然社会》《劳动与技术》活动教材并行。学校利用每周四的第五,第六节雅艺课,以学生自主报名选修的方式开展课程的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年级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五上

主题一:识三跳之“面”

活动1.我们一起赏三跳

活动2.我们一起聊感受

活动3.我们一起定计划

活动4.我们一起秀成果

 

6—8课时

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初步感知三跳曲艺的表演特点。2.通过课前资料查找,了解三跳的别称。3.通过同学交流谈对观看三跳的初步感受,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五上

 

 

主题二:寻三跳之“源”

活动1.我们一起聊历史

活动2.我们一起话演变

活动3.我们一起探渊源

活动4.我们一起秀成果

 

3—4课时

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初步感知三跳曲艺的起源。2.通过课前资料查找,了解三跳的演变。3.通过同学分组分主题的查找,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下

 

主题三:品三跳之“韵”

活动1.体验念白之韵

活动2.体验打板之韵

活动3.体验唱腔之韵

活动4.我们一起秀成果

 

6—8课时

1.观看微课,感知三跳念白,打板以及唱腔的特点。2.通过课前资料查找,进一步了解三跳曲艺的文化内涵。3.观察和体验,培养观察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上

主题四:悟三跳之“情”

活动1.探究三跳的意义

活动2.探究曲目的分类

活动3.三跳的实际意义

活动4.我们一起秀成果

 

6—8课时

1.观看微课,感知三跳的人文价值。2.通过分析三跳曲目的种类,进一步了解三跳曲艺的文化内涵。3.回顾欣赏三跳的唱词,体会唱词的表达特点,尝试结合家乡特产进行三跳曲目的创编。

 

 

 

六下

主题五:续三跳之“脉”

活动1.回首历史看传承

活动2.石小学子话传承

活动3.传承三跳我尝试   (1)学做三跳板(2)增加三跳知名度(3)创新三跳的表演形式

 

8—10课时

1.观看微课,了解过去三跳是怎样传承的。2.了解我们石门小学来在传承三跳文化这方面做过尝试。3.通过讨论梳理出学习三跳所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调查,采访等形式寻找解决措施。4.小组合作策划传承三跳文化的推广活动。

 

六、课程评价

 

(一)评价建议

因学生对“现象关注的能力”,“调查分析”和“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并需要在亲身体验中,在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因此,评价表的设计应侧重对以三方面能力的评价,也要关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态度和人际交往情况,故结合主题活动“开题”、“中期”、“总结”三个研究过程设计评价表。

 

(二)评价内容

1.对“问题寻找”的评价。一切研究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寻找发现问题?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查找,再补充建议,可从身边熟悉的环境中观察,为了体现观察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态度以及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评价表可这样设计:

2.对“问题筛选”的评价。有了前期的观察记录,同学们会发现了不少问题:但问题也有着许多不足,需归类,但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地指导,可以设计相应评价表,引导其学会筛选问题。

3.对“方案形成”的评价。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会想出很多成人意想不到的“点子”,但是,由于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缺乏,所以常常会碰到想象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比如,“研究三跳曲目”小组想通过采访三跳演唱者获取信息,但他们并不知道怎么联系演唱者,即便联系上了,也没有把握他们真的能回答我们的疑惑,这个时候就要准备第二套解决方案。为了使学生更顺利地探究,可结合问题拟定不同的解决办法:

4.对“问题调查参与态度”的评价。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并不是天生具备的,需要在评价的导向下,在同伴的激励下勇敢突破。活动过程中对师生,生生的积极交往的评价也是增进他们实际调查能力的一大推手。

5.对“问题调查技能掌握”的评价。小课题探究评价内容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可以专门为学生提供一组“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表,既能督促学生把与研究三跳有关的资料、信息摘录出来,方便组员共同“消化”这些信息,又能使教师清晰了解每个组员对调查方法的掌握程度,确保每人都能亲历研究的过程,通过由“量”到“质”的提高,真正形成调查研究的技能。

6.对“问题成因分析”的评价。当研究接近尾声时,也就是呈现对问题成因分析之时。通过这一阶段的调查,学生对三跳的文化渊源,对它的传承现状应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可以将自己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汇总撰写成研究报告。如何对调查出的现状提出理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把“问题的成因分析”纳入评价表内:

7.对“解决形式”的评价。 受到同伴的启发,学生可能又会催生出新的想法,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想解决问题的形式。比如:三跳研究主题展示活动,学生充分发挥长处:画画好的管展板设计、能歌善舞的办三跳曲艺秀,创编三跳游戏,新颖的呈现形式,目的在解决“三跳知晓率低”,“传唱三跳者少”的问题。同学们调查得知,市文化馆和三跳艺人已经创作了一大批反应新农村建设的新曲目。同学们可通过向邱爷爷学唱,或改编,让三跳曲目紧贴人们生活,解决“三跳曲目单一”的问题。

8.对“解决途径”的评价。三跳文化作为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解决他知晓率不高的问题,仅仅利用学校这块宣传阵地显然比较局限,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瑰宝?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宣传途径入手:结合社区慰问演出,商场超市开业演出,非遗馆民俗文化节展演等,把对成果宣传的途径纳入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9.对“解决成效”的评价。在讨论如何解决“三跳知晓率低”,“三跳传唱者少”,“三跳曲目单一”这些问题的办法后,同学们纷纷开展实践尝试,通过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实践验证,同学们也有所思考,这样的方案成熟吗?有效果吗?哪里还需要改进呢?这样的思考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可把解决的成效纳入评价中: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
Copyright© 2023 tiany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485号   鄂ICP备13001992号-17算法推荐相关举报入口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